无定的必然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周末的时候,老家一条街上的邻居突发心梗去世了。从我记事起,他就和我们在一条街上了,算是很长时间的邻居。面对死亡,没人能够独善其身。爸妈都对这个事情都颇有想法,一起生活这么多年的邻居,说没就没了,很受震撼,在微信群里各自唠叨了几句。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那种能抽烟能喝酒的角色,上大学的时候还是拜托他开着摩托车把我们一家人从老家拖到了汽车站。在农村生活,经常有突发死亡的案例发生。我爷爷是在去买猪儿的路上,突发脑溢血死亡。我外公也是在独自一人爬山的时候,倒在了山里很长时间才被发现。
第一次接触死亡,是去吃丧席,锣鼓唢呐响不停。后来爷爷奶奶去世,依然还感觉不到难过,印象中只有漫长的丧礼,和堂哥堂姐一起玩耍来打发时间。后来,外公外婆去世,开始感到发自内心的难过了。随着年岁的增长,更觉死亡的悲凉。人死不能复生,死去的人再也无法相见,只能每年去拜坟的时候才有所哀思。
死亡,就是这么必然,又这么偶然,似乎怎么都避不开。海德格尔讲“知死方可体生”,想到那无定的必然,的确有一股悲从中来、一往无前的动力在。人终究会走向死亡,谁都逃不掉。既然逃不掉,那就向死而生,抱着必死的决心,奋力前行。一切都很虚无,只有死亡永生。反正终究会死,一切都可化解,活着也不过如此,何必庸人自扰。
可一想到人只能活一次,想到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又觉得死亡无比可怕,活着如此宝贵。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梦想、经历、美食、风景、爱人、朋友、家人,这些统统都没有了。无法去体验那些快乐、开心、激动、欣喜、自豪、成功、满足、温暖的感受了,甚至也无法去体验那些孤独、彷徨、焦虑、忧伤、失望、痛苦和难过的时刻了。“活着就是天堂”,面向死亡,逼出了“此在”。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从莎士比亚喊出这个问题至今,一直都有人在对死亡进行追问和思索,这大概就是意识到死亡而活着的人对命运的不停探寻。命运是最琢磨不定的。孟子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海德格尔过于遥远,还是回到熟悉的儒家吧。“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死亡不可避免,可似乎依然有迹可循。不立于危墙之下,这就是在正命。其他的,就交给命运吧。
死亡如此遥远,此刻拥有的只有活着。那就好好体验活着的滋味吧,不管快乐还是难过,不管反复还是改变。拥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去珍惜这从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也许就会不再那么害怕死亡,就能克服畏烦忧,超越死亡。“安命”、“顺命”、“宿命”也就变成了“知命”、“立命”、“正命”。大概,也就可以早上懂得了命运,就算晚上死去也不害怕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