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的冬至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冬至节。因为这是一个,我长大后,去外地读书,“捡到”的节日。我觉得很有特别的含义,象征着我离开家乡,长大成人,第一个自我“选择”的节日和传统。

北方人说冬至不吃饺子,要冻耳朵。所以,现在每个冬至节,我的第一选择都是会去吃饺子。只是回到重庆以后,了解到重庆这边的传统是在冬至节吃羊肉或者喝羊肉汤,于是冬至节也就了更多的选择。

冬至节承载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在兰州是每到冬至都会下起小雪,和最好的朋友或者喜欢的人一起,冒着小雪去吃饺子的场景温馨又美好。在西安是和好友一起吃下一碗酸汤水饺,冬夜也就不再寒冷。在南京则更多地是哈尔滨水饺陪我,开始觉得孤独。疫情刚结束不久,不惧人群聚集,去龙兴古镇上喝了心心念念的羊肉汤,回来身体发热,至今忘不了那时的情景。今年冬至,在铜梁出差,一天的忙碌过后,在宾馆旁边的饺子馆里吃了一碗水饺,内心依旧有达成的喜悦。

一个节日,串起了我的人生。短短几行字,三十年的生活也就勾勒完了。人生真是如此短暂,越来越觉得此刻的珍贵。最近总觉未来并不明朗,后悔与孤独轮番上阵。但也在告诉自己没关系,为许多的困难情况提前做心理建设。与其总在为未来焦虑,不如试着享受现在。惯性依旧如此强大,我无能为力。

想起谢爱磊在《小镇做题家》里引用的有关向上流动和“雄心抱负”的内容:『我们如何向我们的家人和朋友解释我们的“雄心壮志”呢?当他们认为学位和职业意味着收入,意味着官位,意味着家庭责任,而我们却受新世界的影响认为学位和职业意味着“自我实现”​。我们是否过于轻浮?过于忘本?过于自私?过于不切实际?而此都可能导致我们不可避免地感到被过去的一切人事所边缘化。』

最近每每独自在夜里思考,都是上面这个问题困扰着我。我想要的“自我实现”与“雄心报复”,难道真的会和金钱与身份认可相冲突?金钱只是附加的,我以前常常这样想。只是最近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左右。归根结底,我还是认同最有本事就是能赚到钱。可内心也还是有点轻浮与不切实际,觉得这很俗气,的确是有点自私和忘本的体现。

说实话,我还是没有答案。但我开始学着变得乐观。未来总是不可预测,过去也无法更改,存在的当下也就是最弥足珍贵的此刻了。人生如此短暂,我还是要勇敢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自己有点信心。冬至过后,白天就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白驹过隙的时间并未改变,只是白天和黑夜的占比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白天越长,能做的事情也越多。夜晚越长,独自思考的时候也就越多。这样想来,白天夜晚都很珍贵。冬至过后,并不意味着更好,因为冬至之前,就已足够美好。

李白有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人本是乐观的,相信时来运转,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可我却少了这份乐观,总在为未来忧虑,懦弱又胆怯。我若是消极地想,明年的冬至,大概依旧孤独。可若是我积极乐观一点,我相信,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后,明年的冬至一定会充满期待。

重拾表达

我其实一直都是个爱表达、渴望分享的人。只是这背后曾经隐藏着我的炫耀以及对他人肯定的渴望。这本无可厚非,我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是在正反馈里长大的。只是,从小成绩还不错的我,从应试教育里面单一的评价标准里获得的正反馈太多太多,无数次的积极肯定,无论真心还是不真心,无论功利还是不功利,让我的大脑建立了极其强烈的通道。所以,才让喜欢表达分享的我,常常因为没人回应而苦恼,也总是在试图炫耀自己的优秀和厉害。

最近思想发生了转变。

一是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厉害”。我打了引号,因为我不想变成没自信的体现。我是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很独特。不一样的个体,应该有多元的评价标准。我的确在很多方面都不厉害,赚钱数目、技术深度、Title含量、摄影水平、身材样貌等等。若是我只用这些评价标准来评价自己,真的信心全无啊!所以,我得努力构建适合自己的评价标准。也许在提供情绪价值、组织策划活动、情感细腻、诗情画意、朋友交往、技能全面、做事认真等方面,我还是有点东西的。在“世俗”的标准里,比我厉害的人太多了,清北毕业、技术大牛、家庭幸福、伴侣相爱、身材健硕、房子几套、事业成功的人大有人在。我也渴望在这些标准里取得好成绩,只是这么多年跟随直觉的生活,我早已落后太多。但我也不会轻易否定自己,有些东西不是我说能改变就能改变的。但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了那些不言自明选择背后的逻辑。反思、热爱与幽默,是我新学到的应对方法。

二是别人的看法、态度、意见、肯定不再占有如此大的比重。今天看了 Life is short 这篇文章,借用里面的用法,越来越觉得别人的看法都是“bullshit”。这么说,不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而是对强烈依赖别人看法的正反馈的反思和批判。别人的看法总是片面的,因为他没有你独一无二的经历。他夸你的时候,可能只是因为他没有见过更优秀的。他否定你的时候,或许是因为没有看到你背后的挣扎和局限。不过,别人的肯定和否定依然值得聆听,是建立自我价值的一个很好的坐标参考,值得感谢。只是对于一个长期依赖别人看法的人,还是偶尔需要矫枉过正,需要更加积极地建立自我的肯定,“自大”一点。如果我自己觉得还不错,有没有人肯定又怎样呢?获得不到别人的肯定,是很正常的事情。王阳明的心学在他在世时,并不得到许多人的认可。我最喜欢的李泽厚的哲学思想,也并不流行,可我觉得那是真理。萨特说别人即是地狱,以前颇有认同,最近经历许多之后,开始逐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物和自己,同样重要。

正是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和对他人的重新审视,让渴望自我表达的背后有了更强有力的底气和支撑,也才有了重拾表达这样的叙述。

附记1:看了明老板写的表达的阈值,有所思考,觉得自己的情形和他完全不一样,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附记2:“吾日三省吾身”。很多道理,它一直就在那里。你不同年纪看,理解也会不一样。

武林外传的影响

《武林外传》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剧里面没有任何交集的几个人,因为机缘巧合凑到了一个客栈,并以此为生,成为了彼此的朋友和恋人。以前一直觉得这是个很美好的故事,仿佛你只要去到一个新地方,就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不过,最近我重新审视,才发现武林外传里面的人都是因为逃避才聚集在一起,并不是他们主动地去追求,更多地靠的是缘分。他们也没有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谋生,都是为了生计罢了。

而我曾经被这些相对被动的模式影响,也是逃避和等待,工作只是为了赚钱。

只是,最近我有了新的想法,觉得可以主动、勇敢地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更有可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主动和热爱才是关键。

不过,《武林外传》依然是我的最爱。人生有时实在太苦,若是用幽默来化解,就没那么苦了。

只是希望,下一个爆款的情景喜剧,能更多地突破一些传统的生活模式,给喜欢它的人更多的可能性和思考。

不在的5年

要是2019年就明白『只要勇敢主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个道理,我一定会更早地认识到这群和我有同样热爱的伙伴!这种总是包含后悔的思维模式,是我忍不住的想法,我摆脱不掉。只是除此之外,2024的我也有了新的想法:2019年的自己只能做那样的选择,我可以放过自己,不去后悔。专注当下,庆幸的是我还是找到了他们,什么时候都不晚,未来也总会有路。

今年偶然读了谢爱磊的《小镇做题家》和迪迪埃·埃里蓬的《回归故里》,结合自身的经历、痛苦和思考,对自己的人生轨迹和行为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付航的那句『只要你敢勇敢地做自己,就一定会有人爱你』以及阎鹤祥的『不能改变是人生的常态』,给了我许多的启发与思考。

勇敢、改变、自信是我一生的课题。只是我也意识到了那些我无法左右的力量在我人生留下的印记,我生在何时何地,就决定了我是什么样的人。当我无法改变、懦弱和自卑的时候,我也要试着坦然接受。

农村和城市,是我区分中国阶层的两个术语,并不准确。从农村到城市,生存心态的转换曾经让我痛苦与迷茫。改变,意味着对过去的否定和隔绝,可我无法全盘否定过去,更没办法疏远,因为那是我内心深处的构造。

痛苦和挣扎会让人成长,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也给了我不少勇气和启发。一面是依赖直觉与自我低估,一面是掌控目标与自我肯定,夹在中间的我,也总算跌跌撞撞有了自己的想法。

从小在农村生活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并不一定全是落后和无用的,而适合城市生活中的做事做法也不一定全部值得我去效仿。接纳过去,认同自己,意识到那些你控制不了的东西,积极主动,勇敢,享受现在。

官方统计《武林外传》里祝无双的出场记录是:31-37回、51-80回。当时以为她只是个客串角色,没想到后来也加入了主角行列,成为了固定的角色。我当时看的时候,就感受到了一种美好:原来离开的人,也有可能回来,继续一起生活。

所以,我想我也可以是祝无双。不在的5年,不过就是祝无双不在的那13集。

me at pycon china 2019me at pycon china 2024lucky with aber and frostminggroup photo 2024

重复

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一天一天,日子往前。开心的时候,时光也就匆匆而逝。不开心的时候,日子总是漫长难熬。“逝者如斯夫”,就像逝去的流水,时间,大概是很难回头的。可我总是会忍不住地回头,回头看那些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经历的事,想起那些过往的时光,内心常常无法平静,感受到了一种不可避免的重复。

年轻的时候,想要逃离重庆,觉得自己不适合生活在这个充满江湖气息的城市。我似乎玩不转、学不会那些江湖规则,总是被强迫着做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可没有想到的是,离开这个城市10多年后,再次回到这个城市生活,给我安慰和庇护的恰恰就是这份我曾经厌烦的江湖气息。无论什么时候吃饭,都有人要“整两杯”。嘈杂的环境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在摆龙门阵,有的在扯野白,有哈哈大笑的声音,有劝酒的声音,有扯皮的声音......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真正的人间,大家专心沉浸在那样的环境里,忘掉了所有的烦恼。我感受了到了重复,那是小时候观察大人们的生活,是耳濡目染的生活,多年以前的生活再次出现在了我的生活里。这就是一种重复,令人惊喜的重复。

但也有令人无法排解的重复。加班忘了生活,固执地争论,错意的喜欢,改不掉的习惯,别人的眼光,熟悉的模式,淡淡忧愁,莫名惆怅,就算回到了这个阔别多年的家乡,我却依然还是有无穷无尽的重复体验。我以前相信先苦后甜、苦尽甘来,只是最近仔细想来,若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期望于不可知的未来,是不是也失去了真正存在的当下。当我心情低落的时候,那些令人不快的重复体验纷纷向我扑来,我无助地像个小孩。我化解不了这些令人不快的重复,便转头去寻找那些幸福的重复。

长进身体的麻辣味蕾重复地在每天唤醒,小时候就认识的人重复地在接触,高中的同学在给我重复的陪伴,工资在每个月的固定时间打进银行卡,疲惫的一天有音乐和巧克力陪我。还有一些新的重复在加入生活,认识新的朋友,学习新的技能,聊新的话题,参加新的活动,喜欢新的人...恍惚间,我扒开这些重复的日子,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我。原来,我自己才是那个最大的重复,生命里的所有重复,都有我的身影。

重庆的黄葛树会在三四月的时候落下老叶,有一种秋天来了的错觉,给人一种奇妙的独特美感。去年回来的时候,我并未注意,今年在谷雨的日子,听到“黄葛树什么时候载种就什么时候落叶”的有趣提法,我暗暗想到,大概生命里又有了不一样的重复,每年的三四月我都能看到黄葛树叶随风飘落的场景,落下的黄叶铺满整个过道,走在上面的我,渴望着幸福的重复。

无定的必然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周末的时候,老家一条街上的邻居突发心梗去世了。从我记事起,他就和我们在一条街上了,算是很长时间的邻居。面对死亡,没人能够独善其身。爸妈都对这个事情都颇有想法,一起生活这么多年的邻居,说没就没了,很受震撼,在微信群里各自唠叨了几句。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那种能抽烟能喝酒的角色,上大学的时候还是拜托他开着摩托车把我们一家人从老家拖到了汽车站。在农村生活,经常有突发死亡的案例发生。我爷爷是在去买猪儿的路上,突发脑溢血死亡。我外公也是在独自一人爬山的时候,倒在了山里很长时间才被发现。

第一次接触死亡,是去吃丧席,锣鼓唢呐响不停。后来爷爷奶奶去世,依然还感觉不到难过,印象中只有漫长的丧礼,和堂哥堂姐一起玩耍来打发时间。后来,外公外婆去世,开始感到发自内心的难过了。随着年岁的增长,更觉死亡的悲凉。人死不能复生,死去的人再也无法相见,只能每年去拜坟的时候才有所哀思。

死亡,就是这么必然,又这么偶然,似乎怎么都避不开。海德格尔讲“知死方可体生”,想到那无定的必然,的确有一股悲从中来、一往无前的动力在。人终究会走向死亡,谁都逃不掉。既然逃不掉,那就向死而生,抱着必死的决心,奋力前行。一切都很虚无,只有死亡永生。反正终究会死,一切都可化解,活着也不过如此,何必庸人自扰。

可一想到人只能活一次,想到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又觉得死亡无比可怕,活着如此宝贵。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梦想、经历、美食、风景、爱人、朋友、家人,这些统统都没有了。无法去体验那些快乐、开心、激动、欣喜、自豪、成功、满足、温暖的感受了,甚至也无法去体验那些孤独、彷徨、焦虑、忧伤、失望、痛苦和难过的时刻了。“活着就是天堂”,面向死亡,逼出了“此在”。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从莎士比亚喊出这个问题至今,一直都有人在对死亡进行追问和思索,这大概就是意识到死亡而活着的人对命运的不停探寻。命运是最琢磨不定的。孟子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海德格尔过于遥远,还是回到熟悉的儒家吧。“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死亡不可避免,可似乎依然有迹可循。不立于危墙之下,这就是在正命。其他的,就交给命运吧。

死亡如此遥远,此刻拥有的只有活着。那就好好体验活着的滋味吧,不管快乐还是难过,不管反复还是改变。拥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去珍惜这从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也许就会不再那么害怕死亡,就能克服畏烦忧,超越死亡。“安命”、“顺命”、“宿命”也就变成了“知命”、“立命”、“正命”。大概,也就可以早上懂得了命运,就算晚上死去也不害怕了。

最忆是南京

就要离开南京了,想起杜甫的『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自此分别,天隔一方,生活失去交集,以后面对生活,只能独自茫然相叹,心中真是伤感万分。

回想起这五年来在南京经历的点点滴滴,想起那些在南京吃过的美食、遇到的伙伴、经历的事情,想起那些孤独、失意、落寞的时刻,或者是欣喜、温暖、平静的时候,真是『往事千端』!

人生真的太偶然了,若不是那个年少轻狂的自己,不是那个毫无逻辑热爱生活的少年,不是那么多看似不经意的选择,不是那么多机缘巧合,便也不会来南京经历这一遭。

苏轼有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生不过就是不计东西的鸿雁,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几个爪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而我也不过是个在时间中的匆匆过客啊。

『日午画舫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秦淮河上的游船还在穿梭,我独自一人 ,站在朱雀桥上,一转眼,船已不见。桥上的行人和车辆匆匆而过,时间就这样从我身边溜走。多少际遇、机缘也是这样,一不留意,就转瞬即逝,擦肩而过,怅然回顾,只能成为永远的遗憾。

可也正是在这蓦然回首里,才能体会到一种超越时间的妙悟感受。人生虚无(“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个体渺小(“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如此短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和偶然(“泥上偶然指爪”),看似无路可寻(“众里寻他千百度”),可事实上“路就在脚下”,真正的答案就在这看似寻常的生活以及值得珍惜的偶在里(“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活着不易,品味人生吧』!离开以后,鸡鸣寺的樱花依旧会在春日绽放,灵谷寺的萤火还会在夏夜里闪烁,栖霞寺的枫叶也要在秋日层层变红。一切照旧,只有那个离开后的我,在听说大雪落下的晚上,会想起那片干净的白茫茫大地,夹住宝玉的僧道,和走在上面的自己。

Word 技巧

工作期间写了大量的文档,有研究报告、立项报告、投标书、课题申请材料、预言报告、调研报告等等以及等等,解锁了不少新成就。这些文档的内容早已忘得差不多了,但使用 Word 的一些技巧倒还熟记于心,试着总结并分享一二。

样式

内容和样式相分离,是用好 Word 的第一个原则。通过应用样式来实现内容格式的控制,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调整文档格式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在应用样式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建议:

  1. 内置的“正文”样式不要修改:许多样式都是在“正文”样式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修改“正文”样式后,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多个内置样式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表格的样式会因为内置“正文”样式的改变而无法生效。因此,若是已经改动了内置“正文”样式,需要让内置“正文”样式和默认值样式保持一致,才能让表格样式重新生效。
  2. 能用内置样式就用内置样式:一是 Word 的许多功能(目录生成、自动编号等)都是基于内置样式实现的,二是拷贝文档时,若是两个文档都是使用的内置样式,则拷贝过来的内容会自动按照当前文档的内置样式生效。比如,文档 A 中内置样式“标题1”的字号修改为 2 号,文档 B 中内置样式“标题1”的字号修改为 3 号,从文档 A 中拷贝“标题1”的内容到文档 B 中后,所有样式是“标题1”的段落的字号都会变成 3 号。
  3. 可以为样式设置快捷键:样式支持设置快捷键,许多内置样式也有默认的快捷键,比如内置样式”标题1“的快捷键是【Crtl+Alt+1】。
  4. 可以控制样式窗显示的样式明细:有时一个文档在经过多轮复制粘贴后会充满大量的垃圾样式,导致无法找到真正有用的样式,这个时候,可以通过选择要显示的样式为【正在使用的样式】,同时选择一个样式执行【全选】操作进行样式显示更新。

编号

Word 提供了多种自动编号的方式,如果可以的话,尽量使用自动的方式,避免手动编号:

  1. 多级列表编号:多级列表编号支持【定义新的多级列表】,在这里你可以将样式和编号关联在一起,实现多种多级列表编号,比如【一、1、1.1】、【1、1.1、1.1.1】等。有时,无法正常进行多级编号时,可以看看是否因为应用了不同的多级列表样式。
  2. 普通编号列表:【调整列表缩进】里面可以控制【编号位置】、【文本缩进】和【编号之后】的符号,值得一看。
  3. 图表编号:图表的编号可以设置是否包含章节号,图表标题的样式可以用内置的【题注】样式。
  4. 页码编号:支持多种编号格式(阿拉伯、罗马等),与【分节符】一起使用,可以实现一个文档内的多节编号。

引用

交叉引用常用于图、表等题注的引用,除了引用标题和编号以外,还可以引用页码,特别是在制作标书前面的索引表时,配合上书签的插入和引用,再也不用手动去填页码了!

查找和替换

Word 的查找和替换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许多功能都隐藏在【更多】这个按钮里面。

  1. 支持样式的查找和替换:除了内容的查找,还能查找指定样式的内容;同样,在替换的结果中,也能指定样式。
  2. 支持特殊格式的查找:在【特殊格式】里面有段落标记、分节符、图形等内容可供选择,许多重复操作都可以通过查找和替换实现。

VBA 编程

在自定义功能区将【开发工具】勾选上以后,就可以录制或者编写一些宏代码实现对文档的操作,标题字体的修复、删除多余的样式、表格样式的统一等等操作都可以通过编写宏来实现。不过 VBA 语言还是太难了,不知道 Python 之父加入微软后,是否会进行优化。若是不会编写宏,网上有许多现成的宏,可以拷来使用。

模板

Word 的许多设计似乎都有编程思想的渗入,以 '.dotx'、'.dotm'结尾的模板文件能够大幅减少调格式的工作量,只是常常苦于没有人来整理模板,并进行标准化管理。

主控文档

标书内容越来越多,文档的大小也越来越大,主控文档通过将一个文档划分成多个子文档,同时利用一个主控文档进行子文档的组织、管理与编辑,降低 Word 对电脑 CPU 的性能要求。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熟练掌握了 Word,写起文档来也能得心应手。其实自己一直想花时间在团队内部做一个有关 Word 的讲座,但似乎已经没有能力再做了。“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可悲可叹,只能仓促列出一些大纲和思考,愿能博君一粲。

在电科读过的技术书

在中国电科集团内工作五年有余,虽工作繁忙,但忙里偷闲,期间读过很多与技术相关的书,虽多数书都是浅尝辄止,但也颇有豁然开朗之感,下面试着总结一二,或可作为离职前的工作交接内容,未尝可知。

  • 《Java 编程思想》- [美] Bruce Eckel

    精通 C++ 的 Bruce Eckel 编写的 “Java 圣经”,是熟练掌握 Java 的必读书籍,不适合新手,需要一定的 Java 基础,不然读来实在难以领会作者的深刻见解。

  • 《Java 核心技术》- [美] 凯 S.霍斯特曼(Cay S.Horstmann)

    Java 的入门书籍,循序渐进,有上下两册,一册基础知识,一册高级特性,或可在读完第一册的时候,开始阅读《Java 编程思想》。

  • 《流畅的 Python》- [巴西] Luciano Ramalho

    精通 Python 的必读书籍,读完才觉 Python 语言一点都不简单,平常使用到的都是 Python 的皮毛,皮毛之下尽是优雅,许多精心设计的特性都不曾理解和使用。

  • 《Python Cookbook》- Alex Martelli / Anna Ravenscroft / David Ascher

    的确像烹饪书一样,提供很多有关 Python 的“食谱”,通过许多实际的例子介绍了如何写出 Pythonic 的代码。

  • 《鸟哥的Linux私房菜》- 鸟哥

    Linux 入门基础,基于 CentOS 操作系统编写,涉及了 Linux 的各方面操作,推荐阅读在线版本,网站上的内容更全更新。

  • 《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数据管理协会(DAMA国际)

    有关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最权威的指南了,涉及了数据管理的方方面面,第2版更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引入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值得多读几遍。

  • 《机器学习》- 周志华

    谦虚的周老师写的机器学习教科书,正如周老师在前言里提到的一样,“这本书不妨多读几遍”,若是完完全全读懂了这本西瓜书,大概未来几十年都不用再担心找不到工作了。

  • 《Deep Learning with Python》- [美] 弗朗索瓦•肖莱

    Keras 的作者写的一本深度学习实战书籍,避免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公式推导,通过许多例子让你快速上手并应用深度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 《Word排版之道》- 宋翔、《和秋叶一起学 Word》- 秋叶

    秋叶的书要更基础一些,宋翔的书会更复杂一些,但都能学到许多 Word 的使用技巧,让你不在为了调格式浪费大量时间。

  •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 梁景红

    配色一半靠直觉,一半靠知识,直觉加上知识,配色将更有力量。这本书比较基础,用的语言更容易被普通人理解。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五年时光不在,或不能说是一事无成,但确乎还是『深愧平生之志』。好在迷途未远,来者可追,熹微的晨光过后,就是太阳升起之时。

下雪的北京

五年前,我在广州出差,听的是京剧《四郎探母》的选段,那时每天加班到11点,全周无休,却好像不知疲惫,每天想的只是当天的宵夜吃什么,今天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和同事一起打完王者荣耀,睡前还会读一段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此刻,北京又下了一天的雪,下过雪的北京格外安静,耳边又响起“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的唱腔,我闭着眼睛,想起三年前在北京下过的一场小雪,那时以为站在了人生的分叉路上,颇有感悟,还在朋友圈里写下一首小诗:『北京下起了小雪,要么吃照烧鸡排饭,巧克力面包,喝可乐,或者吃爆肚,酱香烧饼,喝二锅头。在下雪的时候,选择,格外珍贵,因为人生下不了几次雪』。

现在回头来看,忽觉那时的想法多么幼稚和可笑(以为弥足珍贵的选择,结果到现在也不过如此),可也觉得那么有趣和珍贵(年轻的少年,就该有年轻的想法和样子)。回想起最近这两天的经历,忙忙碌碌,总有一无所获的感觉,回到宾馆后,就觉得精疲力尽。『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感叹能够集中精力思考的时间越来越短,心中不免悲从中来,觉得不能再白白浪费这宝贵的时间啊!

只是突然想起《卡马拉佐夫兄弟》里的『活着就是天堂』,细细品味,才知道那逝去的时间里依然有值得珍惜的宝贵东西:领导在分享他的海外经历,分外有趣,还了解到埃及法老的超前理念 - 死亡才是永生的;有前辈构想了另外一种世界 - 地球是一个细胞,我们是它上面的微生物,黑洞是死了的细胞等等;销售分享了另外一种人生 - 原来不用成为好成绩,只要热爱生活,会打交道,真诚待人,依然可以过好这一生。

当时只道是寻常,原来那些『经历、遭遇、希望、忧伤、焦虑、失望、欢快、恐怖......』,就是我的实际生活啊!或许,只有在这里,我才真正地活着。也许,再也见不到北京的雪了,可那份下雪带给我的喜悦和忧愁,我将永远记得,也将告诉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