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的冬至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冬至节。因为这是一个,我长大后,去外地读书,“捡到”的节日。我觉得很有特别的含义,象征着我离开家乡,长大成人,第一个自我“选择”的节日和传统。
北方人说冬至不吃饺子,要冻耳朵。所以,现在每个冬至节,我的第一选择都是会去吃饺子。只是回到重庆以后,了解到重庆这边的传统是在冬至节吃羊肉或者喝羊肉汤,于是冬至节也就了更多的选择。
冬至节承载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在兰州是每到冬至都会下起小雪,和最好的朋友或者喜欢的人一起,冒着小雪去吃饺子的场景温馨又美好。在西安是和好友一起吃下一碗酸汤水饺,冬夜也就不再寒冷。在南京则更多地是哈尔滨水饺陪我,开始觉得孤独。疫情刚结束不久,不惧人群聚集,去龙兴古镇上喝了心心念念的羊肉汤,回来身体发热,至今忘不了那时的情景。今年冬至,在铜梁出差,一天的忙碌过后,在宾馆旁边的饺子馆里吃了一碗水饺,内心依旧有达成的喜悦。
一个节日,串起了我的人生。短短几行字,三十年的生活也就勾勒完了。人生真是如此短暂,越来越觉得此刻的珍贵。最近总觉未来并不明朗,后悔与孤独轮番上阵。但也在告诉自己没关系,为许多的困难情况提前做心理建设。与其总在为未来焦虑,不如试着享受现在。惯性依旧如此强大,我无能为力。
想起谢爱磊在《小镇做题家》里引用的有关向上流动和“雄心抱负”的内容:『我们如何向我们的家人和朋友解释我们的“雄心壮志”呢?当他们认为学位和职业意味着收入,意味着官位,意味着家庭责任,而我们却受新世界的影响认为学位和职业意味着“自我实现”。我们是否过于轻浮?过于忘本?过于自私?过于不切实际?而此都可能导致我们不可避免地感到被过去的一切人事所边缘化。』
最近每每独自在夜里思考,都是上面这个问题困扰着我。我想要的“自我实现”与“雄心报复”,难道真的会和金钱与身份认可相冲突?金钱只是附加的,我以前常常这样想。只是最近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左右。归根结底,我还是认同最有本事就是能赚到钱。可内心也还是有点轻浮与不切实际,觉得这很俗气,的确是有点自私和忘本的体现。
说实话,我还是没有答案。但我开始学着变得乐观。未来总是不可预测,过去也无法更改,存在的当下也就是最弥足珍贵的此刻了。人生如此短暂,我还是要勇敢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自己有点信心。冬至过后,白天就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白驹过隙的时间并未改变,只是白天和黑夜的占比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白天越长,能做的事情也越多。夜晚越长,独自思考的时候也就越多。这样想来,白天夜晚都很珍贵。冬至过后,并不意味着更好,因为冬至之前,就已足够美好。
李白有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人本是乐观的,相信时来运转,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可我却少了这份乐观,总在为未来忧虑,懦弱又胆怯。我若是消极地想,明年的冬至,大概依旧孤独。可若是我积极乐观一点,我相信,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后,明年的冬至一定会充满期待。